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;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广元市现有专任教师2.8万余名,其中正高级教师39名,高级教师6931名,一级教师1万余名。近年来,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全市教育系统真抓实干,努力拓展教师这一教育发展第一资源,努力筑牢教育人才基础。
一、广招重育,着力强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
长期以来,广元市高度重视教育人才招引与自主培养工作,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。
邢春娥,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,教育学硕士,曾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。2013年,通过广元市第五批人才引进入职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,现任学前教育系副主任。入职以来邢春娥累计承担专业课程近20门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能力突出,教学成绩显著。连续七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、省级专业技能大赛奖项达40余人次,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,主编出版教材2部,参编教材4部,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,多次获得国家、省级专业技能大赛“优秀指导教师”、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奖项。
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广元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》,分类兑现安家补助与工作补助。近年来,全市引进省内外高级职称、高学历名优教师335名。
兴国必先强师。在加大力度招引人才的同时,积极做好人才培养相关工作。
2019年,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印发《关于在川北幼专开展市属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的通知》,实施市属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,依托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一批师德高尚、专业水平较高和“用得上、留得下、干得好”的“本土化”乡村幼儿教师。目前在培学生205名。
同时,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。近三年,申请“国培计划”项目资金达3000万元,全市教师全员参加“国培计划”培训项目。此外,通过举办高级研修、专题培训等市级培训项目,年均培训教师、管理干部8000余人次。
人无德不立,国无德不兴。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与目标考核、党建工作、教学工作、评先评优、职称评审、绩效考核相结合,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师日常生活中,处处讲师德,时时敲警钟。树典培优,挖掘选拔一批教育系统道德模范,评选四届“最美乡村教师”、五届“广元教育之星”、两届“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好老师”,表扬优秀教育工作者近300名,形成强大正能量。
近年来,全市培养造就了一批学科知识扎实、专业能力突出、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。成功推荐评选省部级优秀教师、先进教育工作者7名,省级教书育人名师18名、名校长5名、名班主任3名,省特级教师62名。成功入选天府名师2名。
二、示范引领,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
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立足广元市教育实际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“火车头”作用,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、促进教育公平。
2014年启动实施“名师工程”,目前已评选“广元名师”378名,建设名师工作室284个(其中乡村名师工作室55个)。每个工作室接纳6-8位青年教师,构建学习共同体,吸纳培养优秀青年教师2000余名。
旺苍职业中学曾杰名师工作室以发展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、助推茶产业为目的,按照“1+1+1”(1个名师或骨干教师带领1个团队,对接1个产业,提升一方面能力)的师培模式,锻造了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。领衔人曾杰曾获旺苍十佳制茶能手等荣誉称号,多次被聘为省赛裁判,主编校本教材两本、参编旺苍县《米仓茶鉴》一书。成员张怀指导学生获省赛第四名。成员王祥森参编旺苍县《米仓茶鉴》及校本教材2本,累计获国家、省级技能竞赛奖5次。多名成员获得“优秀班主任”“十佳班主任”“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为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,2021年进一步强化名师工作室管理与考核,制定《广元市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方案》,严格依据《广元市名师考核办法(修订)》和《广元市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(修订)》,对全市前三届“广元名师”从工作室建设、团队建设、示范引领、教育科研四个方面,场所、设备、理念、个人学习、团队学习、成员组建与培养、教学示范、送教培训引领、学生培养、科研氛围、教育科研等11个维度进行了年度工作专项考核。表扬了孔祥平等73名年度考核优秀的“广元名师”和汪俊龙等120名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。
目前,“广元名师”结对帮扶乡村学校200余所,送教下乡664次,通过专题讲座、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等指导乡村学校发展,有效培训乡村教师2万余人次。
“三区”人才支持计划、“银龄计划”实施以来,选派城区优秀骨干教师、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支教2000余人次,有效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互动,推动县域教育资源公平均衡发展。
三、创新改革,用力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
朝天区面对生源锐减、教师超编、学校管理困难等多重难题,立制度、强宣传,按“区级层面三管、学校层面三聘”的“三管三聘”模式推进区管校聘工作。
实施“县管校聘”改革以来,全区落聘教师41名,其中23名跨校聘用、18名转岗待聘。为弥补可能给落聘教师造成的伤害,区教科局采取给落聘教师写一封信、“一对一”交心谈话等方式调节教师心态,使落聘教师落聘不落志,继续心怀阳光。目前,全区教师资源基本均衡,教师敬业乐业,发展态势良好。
苍溪县“校联体”建设走在全市前列,并取得初步成效。
苍溪县中(职中)小学校共与三所高校建立了联体发展。苍溪中学与同济大学签订了“新苗圃计划”;城郊中学与西华师范大学签订了联体发展计划,西华师范大学派蔡茂华副校长到城郊中学挂职,并援建录播室一间、捐赠床400架;苍溪职中与清华大学建立了后勤员工实习基地。
苍溪县9个片区建立了学区联盟,通过构建校长沙龙、学区大讲堂、学科联盟活动、学区“大比武”、教师互派五大品牌活动,为教师“补钙”、为校长“强筋”、为学校“壮骨”,打开了农村学校“无形的围墙”,让一个个像“孤岛”般的山村学校,联结成一片广袤的“大陆”。片区内的学校通过相互“走亲”,实现了教学计划、过程、监测、学情分析的同步开展,更通过“联姻”与广元、成都等地的名校进行牵手共建,组织农村教师“走出去”,将名校名师“请进来”,让年轻教师得到更多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,快速成长起来。
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。教育系统不仅要做好引才、用才工作,更要切实担负育才使命。2021年,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,深入实施“教育提质”工程,建设四川知名教育高地,教育工作大有可为。全市教育系统深感责任重大,必将砥砺前行,谱写广元教育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