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理念创新,以“和谐”文化为先导,引领教师专业前行。
学校以“适未来之需,合人人之美”为办学宗旨,确立“培养拥有健康体魄、温润心灵、聪慧头脑的新时代少年”的育人目标,扎根于“儿童立场、文化引领、全面育人、合作共治”,致力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,聚焦育人模式革新,坚持五育并举,持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,强化科研助力,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积极营造优良的教育生态。
二、规划制定,以“13610”模式为框架,指导教师专业发展。
依据剑阁县“幸福园丁”三年成长计划,学校精心制定“13610”(1年适应,3年胜任,6年优秀,10年名师)教师专业成长规划,同步实施“青蓝工程”“夯实基本功”“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”三大提升工程,并搭建“教育因你而美好”“实验先锋论坛”“校刊《白鹤》”三大展示平台。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结构优化,依据教学经验、学科水平、名师类别等组建“成长型”“专业型”“引领型”三类团队,为不同梯队量身定制学习要求、过程管理及结果考评方案,有力推动教师个性化与专业化成长。
近年来,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表现卓越,60余位教师斩获省、市、县级荣誉及奖励,奖项涵盖优质课比赛、优秀辅导教师、信息技术融合课、基础教育精品课、实验教学课、科技创新、课件制作、课题研究成果、教科研论文、教学设计、作业设计等多个领域。培育出省特级教师1人、名师1人、优秀教师3人、“最美教师”1人、骨干教师3人,市级名师2人、骨干教师14人,县级骨干教师19人、兼职教研员2名。
三、课堂变革,以年级负责制为依托,规范教师专业发展。
学校大力推行年级组管理模式,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扎实开展教研活动,在校本研修中严格推行“五个一”制度:每课一次反思,每周一节公开课,每月一则教学随笔,每期一篇优质教学设计,每年一篇教育论文。坚持每周集体备课,做到“四定”:定时间、定地点、定内容和定主备人,“四统一”:统一目标、统一重难点、统一进度和统一作业,“六备”:备课标、备教材、备教学手段、备教法、备学法和备作业。持续开展“五课”活动:新进教师见面课、青年教师合格课、骨干教师展示课、名优教师示范课和外出培训汇报课,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。
四、科研兴教,以课题研究为驱动,加速教师专业发展。
教师们聚焦教学难题,将问题转化为课题,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近年来,学校先后承担7个市级科研课题,其中5个已成功结题,荣获市级成果一等奖1个、二等奖1个、三等奖3个。另有市级课题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》和《农村小学家校协同育人现状及策略研究》正在深入研究之中。同时,老师们个人积极申报了12 个校级微课题,把课题研究融入学科教学实践当中,由此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学成果,这些成果具有可共享、可借鉴、可复制的特性,最终实现了 “人人皆有课题,人人皆有提高,年年皆有成果” 的目标。
五、平台搭建,以活动建设为载体,丰富教师专业发展。
(一)阅读品鉴:以书为友,提升素养。学校积极开展多样活动,推动教师广泛阅读,将读书与思考、实践相结合,陶冶教师情操,提升教师素养。学校购置《新课程标准》《课例式解读课程标准》《教育,向美而生》《做一个幸福的教师》《班主任,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》等1000余册专业书籍,定期举办“教育因你而美好”读书分享活动与“实验先锋论坛”研讨活动,编辑校刊《白鹤》14期,累计刊登教师论文、学生习作、家长教育故事3000余篇。
(二)专家引领:名师导航,助力成长。学校拥有语文和数学市级名师工作室各一个,组建专业团队,在教学实践、示范、研究及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为教师成长赋能。每学期邀请省内外专家、名校长、名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、上示范课,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。
(三)学习交流:拓宽视野,更新理念。学校重视搭建交流平台,鼓励教师参与各级教学研讨活动,通过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,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。今年,学校选派60余名骨干教师前往杭州、广安、重庆等地学习取经,教师视野得以拓宽,理念得到更新,信心倍增。
学校通过全方位举措,促进全体教师持续成长,形成独特教学风格,推动教学水平整体提升,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,连续9年荣获全县小学质量考核一等奖。先后斩获“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”“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”等11项国家级荣誉,“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”“四川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”等27项省级荣誉。2023年,学校成功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,办学成绩斐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