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本网站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剑阁县香江实验学校:以“1335”培养机制撬动教师全面发展

剑阁县香江实验学校:以“1335”培养机制撬动教师全面发展

日期: 2024-12-25 来源: 剑阁教育 分享:
【字体: 打印

剑阁县香江实验学校以“让每一朵花都芳香”为办学思想,立足“大规模新学校青年教师多”的实际校情,聚焦教师校本研修,构建了“1335”“芳香”教师培养机制,即聚焦“1个精准”、关注“3个维度”、深研“3大领域”、创建“5大工程”,大力促进教师队伍提质赋能

聚焦一个精准,做规划、立制度,激发教师成长活力。精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,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。一方面,精准目标导向,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,以三年为周期,入职教师制定成长规划,中青年教师制定提升规划,骨干教师制定超越规划。另一方面,精准多元考核,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。比如推进学校合格教师、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师的评比工作,突出“芳香”教师的引领作用。

关注三个维度,常练兵、勤赋能,促进教师全面发展。学校根据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,围绕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、专业知识、专业能力发展的三个维度,确立了“敬业爱生”的教师观,加强教师队伍“芳香”文化建设。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、演讲比赛、唱红歌比赛、“芳香观点”、典型案例学习等活动提升教师师德修养。借助“芳香花语”读书班、“香江讲坛”、外出培训等多元化的研修方式,赋能教师专业成长。截至目前,学校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23次,读书活动105次。全校师资结构合理,教师平均年龄35岁,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名、市级骨干教师15名、市级教育领军人才1名、县级骨干教师30名。

深耕三大领域,强实践、拓视野,提高教师综合素养。学校确立了在班级管理、学科教学和综合素养三大领域开展教师专业化培养。一是成立班主任工作坊,依托各级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,开展主题培训、教育金点子分享、教学案例分析等研训活动。二是构建教师“才香”研修课程体系,引导教师将理论用于实践。三是创新教研模式,推行“一月一主题、一学期一总结”的制度,要求各教研组“全体参与,分工明确”;深入抓实学校集体备课活动,做好“五定五备统一”。四是常态化开展教学“大比武”活动,包括“芳香课堂”好课展示、“班会课”展示、教师基本功大赛、教师演讲比赛、作业设计比赛等。五是人人参与课题研究,目前学校有在研省级课题3个、市级课题2个、县级课题8个、校级课题10个。

打造五大工程,优结构、增效能,推动教师层级培养。青蓝工程——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制定了“青蓝工程”方案,按照一年跟岗、三年站稳、六年骨干、九年优秀的目标锻造青年教师。一是开展结对拜师,名师指引。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公开汇报课活动,召开师徒工作总结展示会议,考核师徒责任落实情况。二是开展校本研修,快速提升。在教学常规上,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每周至少听导师4节课,并要求入职第一学期上跟岗课,第二学期上汇报课;每年上交教学论文和教学故事,第三年与导师一起开展小课题研究,第五年开始申报小课题。三是每学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,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。近年来,学校有百余人次的青年教师在比赛中获奖。领航工程——赋能骨干教师专业破圈学校以打造“香江名师”工作室的形式开展教师培训的领航工程,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,由学科带头人组建工作室,其他教师自由选择加入,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,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名师自我提升提供平台,打造学校内高层次的教师团队,全校拟建成“香江名师工作室”4—6个。微光工程——聚焦小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加强学科间的协助培训。例如STEAM工程室,研究创客课程的实施,工作室成员包括了信息技术、数学、科学科组的教师,加强了不同学科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交流。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的小学科教研活动,形成教学经验供组内教师共享。三是开展“微”系列活动,例如“微课题”“微案例”“微教研”“微沙龙”等“微”系列活动,让小学科的教师也有机会参与教科研活动。截至目前,道德与法治、科学教师在省、市大比武活动先后有11人次获得等级奖。闪耀工程——深挖教师第二专业特长学校积极开展“闪耀工程”特色课程构建,发展教师的第二专业。一是结合教师特长,开发多元化课程建设,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;二是加强教师专项跟进,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研修机会;三是组织才艺大比拼、基本功大赛等多样化的活动。比如,敬会平老师组建了学校的十字绣小方队,李松柏老师开设了劳动特色课程,王菲老师开设了STEAM课程等,极大地丰富了香江的特色课程。细流工程——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,学校坚持对教师进行长期系统性课程全员培训,不让一个人掉队。一是落实课堂教学“六抓”措施,抓集体备课、抓教法变革、抓教学评价、抓课标学习、抓作业设计和抓跨学科研究,激发教师学习内驱力;二是邀请专家到校指导,学校每学期根据不同学年工作主题邀请专家、名师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;三是开展教学小论坛,落实好教师问题跟进,明确改进方向,总结改进成效。

网站主管部门:广元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地址: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电子路384号 电话:0839-3263630 传真:0839-3263600

举报电话:0839—3261337(信访科) 举报邮箱:2631218546@qq.com 其他举报方式:0839-3263600(传真) 信函邮寄: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电子路384号(市教育局办公室)   邮编:628017 市纪委驻教育局纪检组信访举报电话:0839-3239860 主办单位:广元市教育局 蜀ICP备16025822号-2

政府网站标识码:5108000047